2022年11月29日 星期二

治病甘露流(全知麥彭仁波切造 索達吉堪布譯)

 治病甘露流

全知麥彭仁波切造

索達吉堪布譯

頂禮上師藥王如來!

除苦最無上,佛菩薩前禮,

淨治病苦泥,撰智甘露流。

一位行者遭遇疾病所折磨,為了依靠那一疾病而清淨障礙、圓滿資糧,永遠脫離病疾的淤泥,應當如此修心。它分為了知視病為功德而淨障之門、了知病為上師而不放逸、了知病為道伴而實修六度三個方面:

一、在這個輪迴中,有各種各樣、極其廣大的痛苦。其中有著不由自主投生業力的我們,在瞬間快樂的時候從不思維輪迴的痛苦,不修行自利而處於放逸中,以這個病苦能遣除放逸與驕慢等過失,是清淨障礙的殊勝門,如《入行論》中云:“苦害有諸德,厭離除驕慢。”依靠對痛苦厭惡想而生起出離輪迴之心,有著成為此等一切功德之根源的利益。

尤其是按照諸多經藏中再三宣說,在釋迦牟尼佛這個具爭娑婆剎土,僅僅以頭痛也會清淨無間地獄的痛苦。以佛陀的發心力,雖然這個不清淨污濁剎土的痛苦很劇烈,但具有盡快成佛之大心力的諸位菩薩轉生於此後能成就大威力的圓滿資糧、成熟眾生、清淨剎土。為此,這次依靠自己這個病也必定能清淨以往所積累的諸多惡業,所以應當歡喜。

其二、了知病為上師而不放逸:心想:比我這個病更嚴重的三惡趣等的難忍痛苦,自他一切眾生在無邊無際的漫長前世中都曾感受過,如果自己現在沒有希求解脫,那麼在無邊無際的生世中必然還會受苦。然而,我以前卻不知曉,現今僅僅這個病都這般難以忍耐,那麼比這更劇烈的無邊痛苦,如何忍受得了呢?如今能永遠離開痛苦的方便就是恰好趕上珍貴的佛法還住世的時候,所以只要還有一口氣活著,就要盡可能在今生今世渡過輪迴大海。

即便沒有實現這一目標而因此病死,也要將三時的身體、受用、善根供養佛菩薩,發下“在此後某一世獲得無上大菩提”的大願,願力是不會虛耗的。反复思維:其他一切眾生雖然處於痛苦的自性中,但卻不知此理,仍然還要在無邊的輪迴中感受痛苦。那所有眾生以無知的黑暗遮障心意而不由自主,為此,我要成辦遣除所有眾生痛苦、使他們具有暫時究竟安樂的緣分。為了能做到這一點,再三祈禱上師三寶加持。總之,不管如何受痛苦折磨,我都要為此披上成辦自他大利的堅韌鎧甲,從今以後必須做到不放逸,正是因為我以前放逸、隨著業與煩惱所轉才導致明明不願意還是遭受此病。如果先前就獲得了解脫,那麼現在怎麼會有病呢?不僅如此,而且如果曾做到瞭如理取捨業因果,也就不可能遭遇痛苦,也正是由於我以往放逸才感受此衰損而已,從今以後,萬萬不可再像以前那樣。雖然必定要捨棄的身體就是疾病的城市,被衰老日日摧毀著,實在不可信賴,但只要一息尚存,就應當依靠這個臭皮囊成辦廣大資糧,臨終時如同滿月般的心願圓滿,為何不從現在起就精勤於利樂圓滿之因呢?應當有堅定不放逸的心。

那些沒有病就不精進行善的人們,因為害怕病而進行頂禮、轉繞、淨障等,也有使疾病成了善知識的情況。因此,應當依止以病緣成就善根、修心而成為行道助伴的善巧方便。尤其是,諸如說法者、修斷法者、實修者之類的人,要思維:我一直裝模作樣地傳講正法而引導他眾,這次以親身遭受的這個病看到底能否使惡緣轉為道用,自己的實修到底能否稱得上真正有了切要的暖相,而今後不會變成所謂的“一帆風順時,裝成修行人,遭遇挫折時,變回普通人”,要盡可能應用到這次患病上。使惡緣成為實修的助伴,上等者轉成見修的本性,中等者通過修心與了知虛幻而圓滿資糧、淨除障礙的發願而轉為道用,下等者也是轉變成這裡所講的想法,親身領受到。盡量相應自己的智慧而做到病轉道用。

其三、了知病為道伴而實修六度:

1、以布施修心:心想:雖然輪迴的這些顯現是無常、痛苦、無我,但自己卻沒有了知,以這個病為例的種種痛苦,剎那也不常有。如果觀察身心,則只是眾多法以外任何所謂的“我”均不存在。但我以我執與我所執而貪戀這個身體才出現身體所生的病等這所有痛苦。所以,現在病魔、怨魔為主的一切眾生何等希求得到這個身體,都要無有吝惜地施捨,反復作意,再三詳略得當地觀想、念誦施身法。由此宣說了暫時清淨疾病、究竟圓滿資糧並有贖死的殊勝性。此外,《摧破大千》中云:“深慧極善堅,修行聖諦眾,作意亦施身,彼離八怖難。”因此,貪執這個自身能產生一切煩惱與痛苦,所以應當盡可能不貪戀而串習施捨心,這就是實修布施。

2、戒律:這個身體以疾病的損惱自然會遠離遺精等有著變化性的相似的世間平庸快樂,應當串習行持無漏殊勝戒律的堅定誓言。

3、安忍:心想:這些病苦是由自己往昔所造的業成熟才這般出現的,但願所有眾生的苦因與現今感受這般的一切痛苦均成熟於自身,由我來承受。

4、精進:這樣的修心並不是偶爾性而是要披上恆常恭敬的加行精進大鎧甲,做到無有間隔地精勤。

5、禪定:如果以某個病明顯出現痛楚,那麼不忘失有所緣修慈悲心、自性空性與疾病融合的觀想而一心專注。

6、智慧:聽聞並思維上師所宣說的治病教言,觀修其義,了知世俗中所痛、能痛、痛的方式一切均如夢如幻,了知勝義中一切病痛遠離生住滅,由此一切病為空性,它也是明了顯現為大樂,所以依靠某個病增進證悟,將獲得三身果位,為此讚歎這個病痛道用法是修菩提的助伴。

病痛非病痛,病大樂法身,

悟此瑜伽者,病不病無別。

阿則達造,願增吉祥!

2022年2月22日

譯於成都

法藏和尚【2021雲端生命黑客松【第四堂課】別只是當一團會呼吸的肉】

2022年11月8日 星期二

點燈的意義


點燈功德
    點燈有何功德呢?《佛說施燈功德經》詳細說明了點燈的種種利益。例如經中云:「舍利弗。若有眾生於佛塔廟施燈明者。得於四種可樂之法。何等為四。一者色身。二者資材。三者大善。四者智慧。」也就是相貌莊嚴、資材充足、具大善根、得大智慧。以及八種快樂果報、八種無量的果報、八種無量的資糧等等。因此佛世時即鼓勵信眾點燈供養,可說是點燈功德殊勝行,利益人天無窮盡。

點燈意義

    點燈不僅是點一盞油燈獻給諸佛菩薩,而是藉由點燈的形式,將內在的願望透過個人的信心與佛菩薩的加持感應道交,而產生圓滿的結果。換言之,點一盞燈等於點燃所有的佛前燈;亦是點燃自心與世界的光明。不執著哪一盞燈是我的,正如太陽放光,普照一切人;雨水滋潤,利益一切有情。以此自利利他的願心,將無盡的光明回向所有冤親,同證菩提,即是菩薩精神,也是最符合點燈的意義。 


光光互照,無盡燈明!



2022年10月28日 星期五

現代念佛感應錄

 1995年我在台南,我的一個親戚住院,有一天下午我到醫院去看他。當我走進病房時,後面也跟隨一個婦女,那個婦女四十歲,看起來好像五十歲,走路有氣無力,臉色暗沉,眼眶烏黑,很憔悴,很老氣,講話有氣無聲。她看到一個師父走過,就好奇地跟在後面,又跟我說:「師父,我一個星期都沒睡了。」我一听就直接了當地回答:「你只要念佛,就能夠睡。 」她回答:「我這樣還能念佛嗎?」我想也對,她都一個星期沒睡覺,沒有精神了,哪還能念佛呢?於是就跟她說:「沒關係,等一下我去請一台念佛機給你聽,你能念就跟著念,不能念,就耳朵專聽這個佛號,這樣就能入睡了。」


所以我匆匆忙忙就到台南火車站附近一家佛教文物店,買一台念佛機給她,跟她說:「念佛機可以插在耳朵上聽,也可以放旁邊聽,總之就是聽這個佛號跟著念。」說完我就回去了。


隔天下午還是那個時段,我再來看我那個親戚,當我進那個病房的時候,已經看到那個婦女坐在裡面,很有精神的跟人家有說有笑,因為一些在家婦女都會三姑六婆聚在一起。她看到我進來,就很高興、很感謝地說:「昨天我兒子陪伴在旁邊,所以我不敢放出聲音,是戴著耳機聽,聽呀聽呀不知不覺就睡著了。今天睡到很晚才醒來,醒來後感覺好像七天以來睡不足的全都補過來了!有精神了!」往後每一天晚上睡覺,她一樣戴耳機念佛,因為都是她兒子跟女兒在旁邊照顧。醫生就跟她說:「某某人,你最近看起來好得很快,氣色不錯,如果這樣下去,可以準備出院了。」十幾天之後她就出院了,出院後也聯絡我到她家裝個佛堂,在牆上釘一個佛龕,掛一尊南無阿彌陀佛,她說從今以後都要拜佛念佛了(大眾鼓掌)。


那個時候她跟我說:「師父,我一個星期沒睡。」我就直接說:「你只要念佛。」為什麼?七天沒睡肯定是業障,如果醫生有辦法、醫藥有辦法,就不會連續七天睡不著。業障靠醫生哪可能?對治業障的妙藥就是阿伽陀藥,就是南無阿彌陀佛,所以我就直接了當的說:「你只要念佛。」她雖然不能念,但她耳朵聽,耳朵所聽的等同心中所念的。


那個時候我沒跟她說什麼道理,也沒跟她說阿彌陀佛大慈大悲救苦救難,這句名號具有萬德,你念這句名號佛光就會照耀你,你念這句名號附近鬼神就會敬而遠之,甚至化解你的冤家債主,甚至這一附近的鬼神被阿彌陀佛的佛光超度到極樂世界去。都沒跟她講這一些,只對她說只要念佛就能睡得著。她雖然什麼都不懂,也沒有什麼迴向不迴向的,但照樣達到那個效果,就是因為這一句名號是有光明的聲音,阿彌陀佛的光明是沒有聲音的名號,一旦念佛,阿彌陀佛沒有聲音的光明,就會顯現在她身上。


她雖然因為沒有氣力,所以沒有出聲念佛,可是她靜聽佛號,聽到佛號就等於念佛,所以很快的就睡著了。以這個情形來說,如果她本身是一位念佛人,應該不會去住院,為什麼?因為在平日的念佛當中,業障就預先消除了,不致於讓她累積成病,到醫院又七天睡不著。可知大家平常虔誠念佛,業障就會預先消弭於無形。


南無阿彌陀佛。
–慧淨法師

2022年10月18日 星期二

五停心觀

 

「五停心觀」修行法

聖嚴法師著

 

前言

佛教一向重視禪定的修習,不論在原始佛教、大乘顯教、金剛乘密教,都有它們各自的禪修方法。其中共通而基本的修行法門,即為五停心四念處。此兩種方法於早期佛教論典便有記載,至今仍然沿用著。

簡單地說,修五停心,是為了平息、淨化心的騷亂和混濁的狀態,使心念集中,以達正定。由五停心得定,進而觀四念處開發智慧,此即解脫生死輪迴之要道。

五停心的五種法門,雖然歷來釋義略有不同,但通常界定為:一、數息觀,二、不淨觀,三、慈悲觀,四、因緣觀,五、界分別觀。漢文的佛教典籍中,亦有以念佛觀取代界分別觀的。所有這些方法皆針對一般人深重難除的習氣、障礙而設,如數息觀對治散亂,不淨觀對治貪欲,慈悲觀對治瞋恨,因緣觀對治愚癡煩惱,界分別觀對治我見,念佛觀對治罪重及障深等人止惑除障後,才能以純淨、專一而有信心願心,更進一步修行。

一、數息觀

梵語為「安那般那」。數息觀是最普遍而基礎的佛教禪定方法之一。不論小乘佛教、大乘佛教,皆視之為初學者最好的入門訓練。因為數息觀對治散心及妄心,而散心及妄心是每一個初學者必定會碰到的問題。

雖然如此,數息觀並不只是一個粗淺的基礎方法而已;因著每個人修習程度的不同,它可以由淺至深,含攝一套完整的解脫道進程。在中國佛教天臺宗,講述修禪的要典《六妙門》中,指出數息觀的六種層次為:1.數呼吸──數,2.跟隨呼吸──隨,3.定或集中──止,4.識別──觀,5.還,6.淨。而所謂淨,即是解脫或開悟的境界。以下介紹三個基本的數息方法,大致等同於六妙門的前三門。即為:(一)數息,(二)隨息,(三)集中在身體上特別的一點或能量的中心,即中國傳統所稱的觀丹田。

(一)數息

數息就是計算呼吸的數目。一般而言,以數呼吸為主。把全部的注意力輕鬆地放在享受呼吸的感覺上面,每感覺到氣自鼻孔出去的時候,數一個數目,到十為一個循環,數到十以後,再從一開始。

平常人的呼氣較入氣舒緩,時間也較長,所以把注意力放在呼氣是較為容易的,而吸氣的時候,則須了了分明地知覺氣息的進入,保持著覺醒在每一次呼吸之時。若數息的工夫用上了,呼吸會漸漸變得緩慢而深長,甚至也不大感覺到氣息的出入了,則可以進而用其他的方法,或者還是專心於呼吸的出入,但可不必計數。

有幾個問題是初學者常常發生的,如數息時伴隨著許許多多的妄想雜念,特別是在出息、入息的中間或是正在吸氣的當兒。此時只要立刻把注意力從妄念上拉回來,繼續數下去即可。另外,初學的人可能會頭痛、頭暈、呼吸困難,那是因為頭腦緊張、求好心切,所以氣上頭部,無法自然地呼吸了。呼吸應該是放鬆而自然的,數息的工夫要綿綿密密,但身心則是輕輕鬆鬆,不可刻意地控制呼吸或極力地想排除妄念,那會使得呼吸的速度越來越快,或者越來越緊迫,便造成更多的阻礙。

還有,數久了之後,初學者容易陷入一種機械化的數數目的情況,或者變成昏沈無記的狀態。此時應奮起心力,使心境保持清明和醒覺。或可暫時改用倒數的方法,從十數到一;也可以跳著數,如一、三、五……或二、四、六……直到二十。如果每次都數不到十就中斷或忘失,也不必焦躁。

有的人妄想很多,可用出息與入息同時都數的辦法,一個數目接著一個數目,以減少念頭的滋生。但要注意呼吸仍要保持平均而自然才行,有的人蓄意使用腹式呼吸,其實,數自然呼吸稍久,橫隔膜下降後,便成腹式的丹田呼吸。若故意控制,則不健康。

經行時亦可數息。把注意力放在同一隻腳掌的舉起、落下的知覺上,跨出一步時吸氣,這腳再提起來時呼氣,數一個數目,一到十為一循環。此方法亦可理解為跨出一腳時吸氣,再跨另一腳時呼氣,呼氣同時數一數字。

經行時的呼吸亦可不數數目,只要配合呼吸的出入,注意腳掌的起落。在妄念很多的時候,就加上數目,以自己覺得最自然的經行方式來數即可。

(二)隨息

隨息可有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把注意力集中於鼻孔,清清楚楚地觀照每一次呼吸的出與入,但不數數目。氣息自鼻孔端部呼出去的時候,心中很清楚明白,氣息自鼻孔端部吸進來的時候,也很清楚明白,念頭隨著呼吸的出入而緊緊地繫在鼻孔上,不到其他地方去。這是隨息的第一個階段。通常若是數息的方法已經用得不錯,更進一步用隨息方法的人,即能將呼吸的出入觀得很好。另一種情況則是自己感覺非常疲倦了,沒有辦法集中心力來數呼吸,此時用隨息,可能時而迷糊,時而清醒。

第二階段,及因隨息用得了力,呼吸漸漸深沈,吸氣時直往下去,沈到丹田,小腹自然而然地有起伏的動作。切要注要的是,不是故意地控制呼吸,不是把氣往下逼,並用頭腦指揮小腹起伏蠕動,那樣做是不安全的,甚而對身體有害。若氣是自然地沈到小腹去的,便沒有問題。此時雖然知道小腹隨著呼吸在動,注意力仍宜放在鼻端。有人已把數息數得好,在數息時,氣已降到了小腹,到隨息一開始,便已在用小腹呼吸了。

第三階段,雖然仍是在用小腹呼吸,但在自己的感覺上,每吸一口氣,會輸送到全身,如同整個身體都在呼吸似的。每一條血管、每一支經脈、每一個細胞、每一個毛孔,連腳趾尖、手指頭等,都在吸氣似的,覺得極為舒暢。又好像在一間本來悶塞的房間裡,當用抽風機,把室外的新鮮空氣一抽進來,整個房間便充滿了新鮮的空氣;在吐氣時,則似將身體裡用過了的濁氣通通被排出去,也像房間內的廢氣全被抽出去了一樣。此時還是隨息,但自己會覺得,隨著氣息的進出,全身上下,通體內外,就像一個氣球般地充滿氣又放氣,放完氣又充氣。而且不管充氣也好,放氣也好,都是在一次又一次地脫胎換骨,好享受、好舒服。如能持續著這種狀態,到最後一定能得輕安,輕安以後就會入定。所謂輕安即是身體非常的輕鬆安定,好像是一點點煩惱也沒有了,一絲絲妄念也沒有了,一些些障礙都沒有了。這個時候,你的心念不在鼻孔,是在全身,隨著呼吸的感覺而貫透到了全身。

一般打坐的人,為了使自己的注意力更為集中,常常會把呼吸氣往外往內壓擠。因為壓氣閉氣的時候,妄念似乎會減少一些,也由於壓氣閉氣的緣故,腹部便會一起一伏。這裡要非常注意,如果隨著氣息的出與入而故意動自己的小腹,可能會有兩種情況發生:1.會有小腹脹痛的現象;2.若是女性,也許會影響到經期的提早。

另外,在打坐的時候,有的人會感覺到身體發熱或發冷。如果身體發熱,應注意入息,不要注意出息,體外的空氣較體內冷些,所以入息的感覺是涼的。反之,如果身體發冷,則應注意出息,出息是暖的。冷暖的感受在鼻孔,只要去感覺它和注意它,不一會兒,身體的情況便會改善。

還有人會覺得頭部發暈發脹的,那可能是因為注意力集中於頭額部位的關係。如果只注意鼻孔的出入息,不會產生問題,可是由於吸氣必定會經過腦門這個地方,很容易就會把注意力放到腦門的位置上去,加之以自己太過於用力,因此覺得頭脹而痛。若有這種情形,宜暫時放下隨息的方法,把注意力放到腳掌的中心。先觀盤著腿的上面一隻腳掌心,注意力集中後再同時觀兩隻腳的掌心。

觀腳掌心,使得我們身體上半部的壓力,慢慢地解放、鬆弛,把脹著頭部的氣導引到腳上去。這個時候,仍然是隨息,但是漸漸地可能會感覺到,隨著每一次的一呼一吸,腳掌心的部位會一漲一縮,彷彿脹大了一點。最初只是有個感覺在那裡,但慢慢地覺得暖,也有人覺得清涼。

觀腳掌心是在身體不舒服時才用的方法,並不需要一直用它。

(三)觀丹田

丹田,在佛教的天臺智顗撰《釋禪波羅蜜次第門》中另有一個名詞,稱為「氣海」。修止的初門,共有身的五處:頂上、髮際、鼻柱、臍間、地輪。臍間又名氣海,即是臍中之下關元之上的小腹部位,即是中國道家所稱的丹田。觀丹田並不是佛教專有的法門,而且用這個方法也達不到禪定的最終目的,但可以將之當作修定的基礎。

丹田有三個: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上丹田,位於整個頭面最中心的部分,即兩眉的中間。中丹田,在胸部的兩個乳頭之間,橫隔膜的上面。下丹田,則是肚臍眼下三橫指處。通常所觀丹田,即是將意念繫緣於氣海的位置,唯不可故意隨著呼吸蠕動丹田,若丹田自然隨著呼吸上下起伏,則是正常現象。

首先講上丹田的觀法。此即一般所稱的眉心或印堂,是在注意力不易集中,並且有昏沈感覺時,可以用此法,但觀的時間不宜太長,以免頭痛;或有得通的幻覺,似會向上飛昇,也是不好。剛開始先假想在眉間的地方有一個光點,像顆珍珠般,晶瑩明亮,是很清涼的光。起先僅是米粒般的一點,然後漸漸地擴大,整個頭部都變成光團,再繼續從頭往外發展,全身成為一個光團,你的存在就是光,其他都消失了,除了光沒有餘物。

其次,當我們胸部不舒服,呼吸不暢,身體虛弱而沒有精神的時候,觀中丹田,此在針灸穴位名為「膻中」。觀中丹田時,想像它整個部位是一輪滿月而不是身體。最先,在兩乳頭之間,畫一個十字,於十字交叉點上觀想有一輪滿月,離我們好遠好遠,像是在太空之中一樣。逐漸地,月亮越來越近,越來越大,大到中丹田的部分都是月亮,後來,甚至自己整個成了月亮,周圍的環境也不見了。本來月亮在心裡,結果自己消失在月亮裡了。

至於下丹田的觀法,男女有別,應特別留心。下丹田以臍下三指為中心,男性在作觀時,不要低於肚臍眼下三個手指寬的距離,否則,觀的部位太低,易產生生理上性慾的反應。女性則因為臍下三指處是近子宮的位置,若觀久了,可能使得月經提早,或是在月經來時,直觀它而導致流血不止。所以作觀時,男性不要超過臍下三指,女性以觀自己的肚臍為佳,或觀肚臍眼下一或二指為宜。而且不要用專注的方式,當用若有若無地繫心該處。如果每天打坐的時間不超過一小時,或是早晚各坐一小時,觀下丹田大致上仍是安全而容易攝心的好方法。

佛教把觀丹田視為修止的初步方法(繫緣止)裡的一種,故在《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說,修成五種繫緣止的方法之後,接著當修制心止及體真止,到第三種止,始開智慧。

觀下丹田時,由於氣向下沈,重心在下部,便能把所有的能量儲蓄在這裡,所以於人有很大的幫助。能夠使得輕浮的人、緊張的人和講話講得很快的人,覺得穩重、沈著,也能使膽小而常缺乏安全感的人,以及沒有自信心的人,性格改善。智顗大師說:「若繫心臍下,臍是氣海,亦曰中宮,繫心在臍,能除眾病,或時內見三十六物,發特勝等禪。」

下丹田觀到稍得力時,可能會產生幾種現象:首先是發暖,再則,這個暖的感覺會傳到你的全身;暖流或向後通過肛門,順著督脈從背椎上達頭頂;或從小腹,順著任脈,向上經過胸口到達喉嚨,若以舌舐上顎,便易接通督脈,道家即謂打通任督二脈,唯與發慧無關。第二種現象,則是從小腹局部的溫暖感,漸漸擴散到全身都覺得柔和的暖感。經過暖的階段以後,身體所有的不舒服和緊張都沒有了,最後連身體的負荷感也沒有了,所以能治病健身;坐在那裡,已經忘掉自己在做什麼;但其享受輕安和舒服的感覺還在。

觀丹田的極致是只能到這樣的程度,它可使你獲得到粗定的經驗,故尚不知深定何味。就佛教而言,尚未到初禪定境的離生喜樂地。觀上中下三種的任何一個丹田,到最後觀成時,情況皆同,其中尤以中丹田和下丹田較易得定。


二、不淨觀

佛陀時代有兩個基本而重要的修行方法一是數息觀,二是不淨觀,合稱為二甘露門,即兩種進入不死境界的靈藥,一直至今日,小乘佛教地區仍普遍沿用此二教法。數息觀已如前述,主要為對治我們的散心及昏沈心,現介紹可以幫助我們對治貪欲心,特別是淫欲心的不淨觀。

不淨觀即觀身不淨,觀察我們的身體畢竟不清淨,此法觀成,能離五欲,故可得出世間禪,一般人之所以會有種種的煩惱,歸根究底,在於執著自己的身體,以身體為我,所以產生許多的欲望和貪心,由於身體經常是在不滿足的狀態下生存;肚子餓了想吃、口渴了想喝、冷的時候想穿、熱的時候希望涼爽……然而在沒有飢、渴以前,就擔憂、防備著即將來臨的飢渴,因我們是常常會餓、會渴的。正是為了己身的飽暖、安全和舒適,必須積蓄更多的飲食、衣物、金錢、家產等,這種對身外物強烈的貪著心,便成了心理上沈重的負荷。同時,我們的身體,除了有飲食、衣物的基本需求,還有男女性慾的衝動,告子所謂「食色性也」,便是「飲食男女」,稱為「人之大欲」。當吃飽了、穿暖了時,第三個淫欲的問題馬上就會發生。一切的糾紛、煩惱,都是從身體而有的。因此,修不淨觀,即是針對此一妄執,對症下藥,若能觀成,便可以解脫煩惱。

在南傳佛教地區,直到現代,尚有一些隱居山林的比丘,師父教弟子們修行這個方法的時候,如果要很快地、非常徹底地修成,往往會去募化一具屍首來讓他觀。因為不淨觀有兩種,第一種是觀他身不淨,第二種是觀自身不淨。觀自己比較不容易觀成,總覺得自己沒有什麼不淨的,所以要先觀人,觀他身不淨成功了以後,再看自己,就容易了。

若是因緣巧合,修行者找到了一個瀕死的信徒,而這個人和他的家屬都願意把遺體捐出來,供作修行不淨觀用的工具,等他死後,修行者就把屍體帶到深山裡,放下來,面對這個剛死不久的軀體打坐,並留心觀察隨後發生臭爛不淨的種種變化。

慢慢地,屍體改變顏色了,先變成黃色,再變成青紫色、黑色,繼而開始浮腫,腫了以後,經過日曬,就開始腐爛了,皮膚漸漸地裂開,一塊一塊、一條裂痕一條裂痕地裂開;在此同時,蒼蠅群集而來,直到整個身體都給蒼蠅蓋滿。隨著旦、暮,晴、雨等天候的轉變,蒼蠅時來時去,並且在屍身的腐肉裡產卵,因此屍身上就開始長出蛆來,這和露天廁所裡的蛆是一樣,是很肥癡的,牠們的嘴很尖,有點黑,鑽爬起來動作很快,一鑽一個洞,在腐肉裡鑽進鑽出的;大概最容易看到牠們鑽動的地方,是鼻孔、兩眼、雙耳、嘴巴,和身上已經出孔、流水的裂縫中。到後來,整個死屍都被蛆蟲佔據吃光了。

這時屍體的味道是非常臭的,死老鼠、死貓死狗的味道,想必各位都聞過,死人的臭味則比死老鼠、死貓狗,還要濃上千百倍!聞到這種臭味,你會不想吃東西,看到那種景象,你會想到身體是如此的不淨,一向被貪戀的人體的色相、形容、威儀、言聲、細滑及相貌,都是不淨的;並且你也會想到自身死了也是這個樣子。

繼續觀察下去,這個死屍啊,本來是膨脹了的,現在經過蛆蟲一段時間的吸吮鑽營,蛆又變成蒼蠅了,蒼蠅又產卵,於是有第二代、第三代的蛆在裡頭。死屍被蛆越吃越瘦,最後只看到攤在地上黑黑的一堆。如果沒有遇到大風大雨的吹打,這個屍體就是髒髒的、枯枯的、焦焦的,像什麼野獸的骨頭堆。骷髏上面,身體還是連著的,但極為難看,面孔、五官完全沒有了,皮也沒有了,肉也沒有了,只剩下尚未爛掉的筋骨。

遇到下大雨了,數日,或是一連數十天的雨季,乾枯的死屍又再度腐爛,筋也腐爛了。等到皮、肉、筋全都爛掉,便現出白骨。這以後,越看越乾淨,越看越清爽,逐漸地就像在博物館裡所看到的骷髏標本一般。可是博物館裡的骨架子是完整的,這時修行者所見的骨頭都是零散的,東一根西一根地散在地上。

然後再繼續看下去:有些細小的骨頭,或被風化了,也可能給雨水沖走了,或是給什麼小動物拖散了,只剩下幾根粗大、乾淨的骨頭。漸漸地,這些骨頭也不再是骨頭了,只見其潔白的顏色,然後,白色也不再是白色,從白色變成了白的光,而修行者四周的環境已消失不見,修行者自己就在這白光裡頭;接下來,甚至也感覺不到白光了,根本忘掉了環境,忘掉了自己的存在,已然入定了。

修行者在修不淨觀的時候,是不見人的,因為他身上也薰染了濃厚的屍臭氣味。每隔幾天,他到一定的地方拿取他人供養的食物,直到修畢全部過程,過一段時間才能下山。

最初作觀時,他是從觀實體的死屍開始,一直到看見枯骨,看見白光為止,要相當長的一段時日。等到觀成以後,每次一打坐,便能快速地由屍體的腐化觀想到光一直到自己消失在光裡面,每次觀的程序皆同。那時,已經沒有真正的死屍在眼前了,完全是觀想,但是對所有的步驟已經掌握得很純熟了。

我們若依照如上所敘述的過程,用想像力,耐心而細心地觀察一個陌生的死者遺體,雖無實體,但當我們集中念頭觀想的時候,仍然可以得到力量,尤其是對於貪欲、淫念強的人,是有幫助的。

依據《禪法要解》所說,另一種從善師學習觀自身不淨,是觀自己身中三十六物,不淨充滿,觀所執著的他身亦然,若已達到厭離淫欲的目的,便息觀想之心。倘若欲著之心不息,當用兩種方式:其一是心理上貪瞋衝動強的人,最好用一點情緒性的意志力來輔助觀想,例如告訴自己:看到我自己了,唉,真是難看透了!太可厭了!人死了是這個樣子!現在又變了……。每一個過程都提醒自己一下、強調一下,一直到白骨出現為止,再進入白光。第二種人不常因身體而產生強烈的煩惱,所以不需要用情緒,只是很清楚地、一步一步地觀想一切的變化經過,到看見白骨出現以後,接下來兩個方式就完全一樣了。而所謂白色的光,這光是明亮、清涼而柔和的,不是像夏天猛厲的陽光。

依上述的方法修行,能夠很快地進入定境,因為這其間觀想的過程較為複雜,在注意觀想的時候,便能排除許多妄念。一連串的境界顯現時,心也同時跟著對象的變化而在變動,但這個變動是連續的,而非散漫、紛雜的妄動。平日心很散亂、念頭很多的人,最好還是由數息觀入手,否則可能一開始就妄想紛飛,不淨觀觀不起來了。


依據《坐禪三昧經》卷上的介紹,凡是淫欲多者,習不淨觀,當觀血肉之身,從足至髮,不淨充滿。活著的時候,身中三十六物,皆是不淨,何況身死之後。又說多淫欲人,有七種愛,以觀七種不淨對治1.若著好色,當習青瘀觀法,乃至黃赤不淨等色。2.若著端正,當習膖脹身散觀法。3.若著儀容,當修新死血流塗骨觀法。4.若著音聲,當習咽塞氣絕命斷觀法。5.若著細滑,當習骨觀及乾枯病觀法。6.若愛著眾生,當習六種觀。7.若都愛著以上六種,則遍觀一切。

該經又說:「人心狂惑,為顛倒所覆,非淨計淨,若顛倒心破,便得實相法觀。」「愛著心息,即知不淨。」身為父母精血不淨合成,既得為身,常出不淨,衣服床褥亦臭不淨,何況死後遺骸!可見,若能修習不淨觀法,初則可以離貪淫,終則能成實相無相的觀法。


三、慈悲觀

依據《坐禪三昧經》卷上所言,凡是瞋恚心重的人,當修慈悲觀,又名「慈心三昧」。可有三個階段,逐段觀想:

(一)最初修行,當教觀想,慈及親愛

也就是說,凡夫無不自私,首先愛自身受益,其次則推及親人以及所愛的人。慈悲觀的功能,第一階段,即是要使自己對於生活周邊的家人,以及私心覺得可親可愛的人,不要以瞋恚的心態相待。其方法則是當修行者獲得種種身心快樂之際,例如寒時得衣,熱時得涼,飢時得食,渴時得飲,病時得癒,貧時得錢,賤時得榮,勞累之時獲得休息,急難之時獲得救濟。應當推想觀照,自己的親人愛友,由近而遠,由少而多,希望他們也都能像自己一樣,希望他們每一個人,都能如願,不論是以自己的力量協助他們離苦得樂,或求他人的力量,使他們離苦得樂。繫念不停,不作異想,若起異想,及時回到慈悲觀的方法上來。

若在修行禪定之際,獲得身心輕安,心胸寬敞等的覺受之後,也當以慈悲觀,願諸親愛,獲得如是利益。若在聽聞佛法,讀誦佛典,自覺心開意解,亦當願諸親愛,同獲法喜。可知慈悲觀主要在日常生活中的隨所善緣,得善念反應,便當修習;但也可在修行三學六度之時,凡是善境,隨處隨時,均可修行。

(二)其次當修,慈及中人

所謂中人,是指既非親愛,亦非仇怨。常人不易對於陌生的路人,產生關懷的心,縱然覺其可憐,總是不關自己的痛癢,為何要照顧他們。所以有些西方的老人寧願把大筆的遺產交給他們心愛的寵物貓狗,也不願關懷無依無靠的流浪者及苦命人。作為一個修習慈悲觀的人,當在修成第一階段的慈及親愛之後,接下來必然會擴大慈悲觀的對象範圍,那就是要慈及中人。方法跟第一階段相同,只是當在自己的身心獲得種種快樂利益之時,也願一切與己非親非怨的人,都能獲得。也可以說,當親愛者有苦難時,自己固然要施予救援協助,當一切非親非怨的人有苦難時,自己也當施予救援協助,縱然未能採取實際行動,心中確存有深厚的慈悲心。繫念不斷,不作異想,若緣異境,立即回到慈悲觀的方法上來。

(三)終當修習,慈及怨憎

所謂怨憎,便是對於自己不友善者,是破壞者、誹謗者、打擊者、無理取鬧者。所以對於怨憎者,施予慈悲相當困難。一般而言,怨仇相見,瞋怒心起,是正常事,怨憎相會,即為八苦之一,豈能反而以慈悲心相待?故此須在修成慈及親愛、慈及中人的兩個階段之後,才會修習。其方法與第一、二階段所修者相同,所異者乃在自己獲得身心種種快樂利益之時,既願一切親愛者都能獲相同的快樂利益,也願一切非親非怨者都能獲得相同的快樂利益,並亦希望一切怨憎仇家敵人都能獲得相同的快樂利益。

在《坐禪三昧經》卷上,對此第三階段的修法,特別強調,因為對於親愛及中人,起瞋恚生怨怒比較不多,瞋恚心的生起,主要是在對於怨家對頭。故於該經說明:為何要慈及怨憎?如何來慈及怨憎?

設問云:「怨憎惡人,云何憐愍,復願與樂?」

答云:「應與彼樂,所以者何?」

便列了七項理由及其修習方法:

1.
那人尚有種種好事,清淨法因,我今豈可以一怨而抹殺他的多善!

2.
更當觀想,那人在過去無始以來無量世中,可能曾經是我親友善知識,豈可由於現在的怨惡,而更生怨惡。我當忍彼,是我自得善利。

3.
當念行法,仁德含弘,慈力無量,我豈可失。

4.
當再思惟,若無怨憎現前,從何修行忍辱波羅蜜呢?可知怨則能生我忍,作此觀想,怨憎的人即是我的親善。

5.
再作思惟,瞋恚者受報最重,眾惡中上,無有過者。以瞋加物,其毒難制,雖欲燒他,實是自害。

6.
當自念言:「外被法服,內習忍行,是謂沙門,豈可惡聲縱此,變色蔽心。」

7.
五受陰者,眾苦林藪,受惡之的。如刺刺身,受苦無量,眾怨甚多,當自守護,著忍革履

統一以上三階,實則便是當以平等心慈悲對待一切眾生。為何能夠看他們是平等的?這要從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來看。我們當前碰到的怨家,在過去不一定是怨家,更不一定是未來的怨家;現在的親友,在過去不一定是親友,也不一定還是未來的親友。怨與親從無始以來,永遠是交互而並行著的。譬如一個家庭裡面,父母、兒女、親戚等等,有互相友愛之時,也有彼此摩擦之時,有的兄弟姊妹時常吵架打架,有的父母兒女彼此作敵人。但通過無窮無盡的三世,沒有絕對的怨家與親家,怨親只是因緣和合的臨時現象;而一切眾生都曾經跟我們有過人際關係,也可能將來會跟我們產生很好的關係。甚至今日的怨家,正好就是成就我們修行的菩薩。因此我們對任何一個眾生應抱有平等的慈悲心,利益眾生,並願同與眾生早離苦海。


四、因緣觀

經說,愚癡偏多的人,宜修因緣觀。此所謂愚癡,是指不明因果法,也不信因緣法。對於人生的生從何來死往何去,不能瞭解;醉生夢死,而又煩惱終身。

傳統的因緣觀,是觀生死流轉的三世十二因緣的過程,觀成即知生死虛妄,若知虛妄,便能及時從生死流轉而轉變成生死還滅,即是從生死獲得解脫。

依據《坐禪三昧經》卷上所說,也可分為三個階段:

(一)初習行者,當教其觀想,過去未來世的四目

「生緣老死,無明緣行。」如是思惟,不令心緣他念,若緣他念,立即令還,續觀:生緣老死,無明緣行。此是十二因緣中過去世及未來世的四目。即是觀想:人既有生,必將有老死,因有無明,必將有心意的行為,而帶動身口的行為。此處的「緣」,是指關係、原因、要素的意思,即是由於有了「生」的關係,便是有了老死的原因,「生」也就是「老死」的要素。若要無「老死」,先當無「生」。同樣的,「無明」是「行」的原因,由於有了「無明」的關係,所以一定會有「行」的結果。若希望無「行」,先當無「無明」。

生及老死是過去生的行為結果,若盼今生無生、無老死,先當沒有過去世的行為,而其行為的產生,是因無明而來,無明是無始以來就已有了的煩惱之根本。若知無明是由夢想顛倒而有,本無實體,即是如空的實相現前,即是無我的智慧現前,無明頓時消失。若無無明,即無行,無行即無生,無生即無老死。若能如此觀成,便能返愚癡而為智慧了。

(二)已習行者,初階段觀成後,當教其觀想,現在世的八目

「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如是思惟,不令外念,若外念諸緣,即攝之令還,繼續觀想,反覆觀想如上八目。此是十二因緣現在世的八目。

此即是說,由於有了過去世的「行」為,便以行為而結集成為生命流轉的主體;稱之謂「識」。有了識的關係,便入胎成為胎兒,胎兒的形成是由精神及物質的結合,精神稱為「名」,物質稱為「色」,故當胎兒初成,稱為「名色」。胎兒成形出生之時,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已經具足,由此六根門戶,可以接受六塵的事物,而產生煩惱,故名為「六入」。出生之後,用身體接觸到世界的事物現象,名之為「觸」。有了接觸,即有感「受」,有了感「受」,便對欣喜者產生「愛」著,有了愛著,便有追求的爭「取」了。有了取(及捨)的行為,便有了未來的果報之因,名之為「有」。於是生死流轉,受苦受難。

若不希望未來再有生及老死的果報,最好便是現在生中不要有「取捨」的執著,若要無取無捨,先當對於所受的不起愛著,若盼不起愛著,先當不要執著苦樂諸受。若想不執著苦樂諸受,最好沒有六根與六塵的相互接觸。若想根塵無觸,先當不用六根。若想六根無用,先當名色不現。若盼名色不現,先當沒有過去世的「業識」積聚。若盼沒有過去世的業識積聚,先當沒有過去世的行為造作。若作如此觀想成功,即會明確地知道,人生的生從何來、死往何去了。

(三)久習行者,當教觀想,三世十二因緣

「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可見,初習因緣觀者,觀十二支中的過去世的生死流轉與未來世的生死還滅;已習因緣觀者,但觀十二支中現在世的生死流轉與生死還滅;久習因緣觀者,則通觀三世十二支因緣段落的生死流轉及生死還滅。

若對三世十二因緣的過程及其每一段落的功能,都了然於心,作此因緣觀時也不困難,難是難在常人較無法專注來作連續的次第觀想。所以在修習因緣觀時,若發現心念別緣他境,隨時要回到方法上來。

三世十二因緣的罪魁禍首是「無明」,對於解脫者而言,無明已明,故為智者,身為凡夫,則尚未明,故稱無明,故一切不知生死中事,乃是可憐憫者,因由無明,能造後世果報而有生死。癡人不知生死起於無明,無明是從生死之間的造業受報而存續,一旦不造生死業,無明及業中斷,生死亦了。佛說所謂癡人有兩種類型:一如牛羊無知,二是外道邪見。因緣觀能對治如此的二類癡病。


五、界分別觀

界的意思是差別界限,類別分際。一切現象,及至觀念,都有名相體用,每一種名相體用,均有其界限的範圍,名之為界。

《大般涅槃經》卷三六云:「著我多者,當為分析十八界等」。若依此經所言,先修不淨、慈悲、數息、界分別的四種觀行,如法修行已,次第獲得身受心法的四念處觀,得是觀已,次第後觀十二因緣。如是觀已,次得煖法,以煖法而得信心,以煖法而得智慧;煖法雖是有為的有法,卻能破除有為的有法,故此煖法,能為無漏的道相。

若依此經,五停心觀的先後次第,應該是不淨、慈悲、數息、分析十八界、觀十二因緣。修行前四觀完成,即得身受心法四念處修十二因緣觀成,即入煖位

從諸經論所見,界分別觀的名稱各異,另有界差別觀界方便觀分析十八界觀等名。主要是從人生的身、心、環境世界,作統一和整體分析,因為人的煩惱淵藪,便是我執,我執之堅固,是來自對於自我身心及身心所在環境的顛倒想:以非我為我,以無常為常,以苦為樂,以不淨為淨。若能綜合地統觀十八界,便可發覺我們的身、心、世界,乃是無我、無常、空的,唯有如此,始能從苦、樂、不淨的無常之中,獲得智慧,獲得解脫。

所觀十八界的界分別,便是觀想:人生的存在,不過是身、心、環境,暫時的組合。以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為身的存在;以色聲香味觸法的六塵,為環境世界;以覺受領知六根和六塵相接相對時所起的眼耳鼻舌身意之六識,為心的活動。只要此三大類的任何一類發生殘缺現象,自我的感覺世界、自我的價值判斷、自我的執著範圍,便隨著變化。可是凡夫執著的自我,並非真實的自我,而是虛妄不實的以幻為真。若能經常提醒自己,自我執著的結果,除了增加煩惱,沒有一點好處,便是界分別觀的功能。

十八界的構成要素,不出於精神與物質的兩大部分。物質的部分即是地、水、火、風的四大,我們的身體由此四大和合而成,我們處身的世界,也是由此地、水、火、風的四大和合而成。此四大類的元素,均在空間之中運動,知道並且利用這四大元素的便是精神,佛法稱之謂識。所以十八界能夠組合成一個人的完整的生命現象,換句話說,人的自我,也不過是十八界的個別零件的暫時組合,其中沒有一個不變的主體叫做自我。

正由於在界分別中,以破除自身的執著為最重要,因此在《雜阿毘曇心論》卷五要說,觀自身界方便,即是觀自我身體的種種自性、種種業、種種相。被我人所執著為「我」的自身,即是地、水、火、風、空、識的六界。當觀地界為水界潤故不相離;當觀水界為地界持故不流散;當觀火界成熟故不淤壞;當觀風界動搖故得增長;當觀空界空故有食等出入;當觀識界合故有所造作。

該論又說,再觀此身,從足至頂,種種不淨充滿。觀察此色身現象,猶如猛風,飄散聚沙。如是觀法成就,能得空解脫門種子;於彼生死厭離不樂,得無願解脫門種子;於生死不樂已,正向涅槃,得無相解脫門種子。若於此觀「得不作想覺已,觀一切有為,皆悉散壞,是名界方便滿」。也就是說界分別觀觀成,即見有為相壞,無作相現。
根據《瑜伽師地論》卷二七,將此界分別觀,稱為「界善巧」。並謂界有十八,即是觀想:眼界、色界、眼識界,耳界、聲界、耳識界,鼻界、香界、鼻識界,舌界、味界、舌識界,身界、觸界、身識界,意界、法界、意識界,並且了知此十八種法的個別的界域,個別的運轉,即能於此因緣而得善巧。

六、念佛觀

五停心觀,應該只有五種禪觀法門,但在諸經論中,對於「界分別觀」則或有或沒有,沒有者乃以念佛觀取代之,例如《坐禪三昧經》卷上的「第五治等分法門」,即是舉的念佛觀,教人一心修念佛三昧。《五門禪經要用法》所云五門,即是安般(數息)、不淨、慈心、觀緣、念佛。其次第與本文所取者相同。因此有人說五停心觀可以稱為六門觀。故在中國淨影的《大乘義章》列出觀佛觀,天臺的《四教儀》列出念佛觀。

依據《坐禪三昧經》卷上所言,念佛觀是為「等分行及重罪人」而設的觀行法門。初修行者,當教其至有佛像處,專心一意,觀看佛像相好,相相明了,一心憶持,還至靜所,則以心眼,觀佛像相好,繫念在像,不令他念生起,若起他念,立即攝念,還住於佛像相好。若心不住,其師當教行者,自責其心,既責心已,心不散亂,此時便得以心眼見到佛的像相光明,如眼所見。進而要將佛像的三十二種大人相及八十種隨形好,一一憶持,用心眼一一觀想,能見一佛,接著便得見二佛,乃至得見十方無量世界諸佛色身,既得見佛,又得聞佛說法。既得念佛色身,又復念佛功德法身的無量大慧,無崖底智。如若以心眼念佛色身相好,而空無所獲,仍當勤心專念不忘,以報佛恩。

另據《五門禪經要用法》所言:「若心沒者,教以念佛,若行人有善心已來,未得念佛三昧者,教令一心觀佛。」此書對於觀佛念佛,說明相當詳細,現在將之分層次第介紹如下:

初步觀佛相好,觀佛像的三十二種相好,了了分明之後,即閉目憶念相好在心,若不明了,再開眼諦視佛像,至心明了,還坐靜處,正意繫念佛像相好,在感覺上如對真佛色身無異。

已見佛像相好,了了分明,如見真佛色身後,次當還坐靜處繫念自己額上,一心憶念佛身相好,額上即有佛像出現,從一至十,乃至無量。如斯佛像從額上出後,去身不遠而還者,此修行者為求聲聞根性,去小遠而還者,此修行者為求辟支佛根性,去甚遠而還者為求大乘根性。

次見額出諸佛還近修行者身,地作金色,諸佛盡入於地,地平如掌,明淨如鏡,修行者自觀己身,亦明淨如地。此名得「念佛三昧境界」。

繼續繫念在心,然後再觀整體佛像相好,即見諸佛從心而出,手執琉璃杖,杖頭出三乘人。末後一佛執杖在行者心前,正立而住,接著轉身還入於行者心先出諸佛,一一迴轉入心,若此行者是小乘人,諸佛入盡即止,若是大乘人,諸佛盡入心已,又從遍身毛孔中出,諸佛光明滿於四海,上至有頂天,下極風輪,如是照已,還來入身,如淨琉璃。如此觀成,能生諸定,故名「一切念處」。佛所執杖,乃是定相;光明相者,乃為智慧。此非外道神仙所見,乃是「內凡境界」之相。

捨前二境界,繫念在臍,一心觀臍,不久之後即覺臍有動相,而心繫不亂,遂見有鮮白色物,大如雁卵。繼續用心眼諦視,即見有蓮花,莖似琉璃,臺為黃金,有佛趺坐臺上;此佛的臍中也出蓮花,花臺有佛,第二佛的臍中又出蓮花,花臺有佛,如是輾轉層出,乃至形勢如大海;末後一佛還入臍中,乃至最初一佛入行者臍中已;此時行者自身諸毛孔,遍出蓮花滿於虛空,此等蓮花又一一還入行者臍中。到此時,行者身體,自覺柔軟輕悅,自見身體明淨如雜寶色。

行者次觀自己頂有五色光燄,更觀五光有五瑞相,見有一佛在光明中結跏趺坐,更觀五光之中各有一佛,一一口中皆出蓮花,遍滿大地。更觀五光中佛,一一皆從其臍中出一獅子,吞食諸蓮花盡,還入五光中佛臍中;最後,五光及佛,皆入行者之頂。此名「獅子奮迅三昧」。

次觀五光五佛入頂之後,行者自見己身作金色,並見臍中有物,圓滿明淨猶如日月。更觀即見佛出,滿腋下及腰中共有四佛出現,一一佛出無量圓滿明淨日光;以此光明即見四天下一切景色,上至有頂天,下極風輪,悉皆明了,如見掌中,無有障礙。此名「白淨解脫境界」。

見此境界之後,四佛還入行者腋下及腰中。然後復見白燄諸光,從行者身體的前入後出、後入前出、左入右出、右入左出。如是四種出入已,行者即見自身明淨,及水四邊,圓滿淨光。此名為「明淨境界」。見此淨光之後,即名為「成念佛三昧」,在四禪中。

以上所介紹的念佛觀,必須是在已有經驗的賢者老師的指導之下,進行修煉。而且在每得一種新情況後,必須立即稟告老師,時時都在老師的照顧之下修煉,才會正確安全。

這裡的念佛觀,是觀像及觀想的念佛,與宋明以後中國佛教徒所熟悉的持名念佛,有所不同,然其念佛的功能,都可獲得念佛三昧的境界。

後記

五停心觀,本為修習大小乘禪定的基礎方法,但是一般人總以為它是小乘三賢位的第一位,其次兩位是別相念處與總相念處。三賢位之後,便是煖、頂、忍、世第一的四個位子,稱為四善根位,與三賢位相加,稱為七方便位又名七賢位,過此七賢位,方入聲聞四沙門果的第一果阿含位,才算進入聖位的初階。以此可知,五停心觀的位次,尚屬三界內的凡夫所修。因此也就不為一向以大乘自居的中國佛教所重。

可是在大乘佛教諸經論中,也常見有五停心觀的修行方法,特別是不淨觀及數息觀,一向被稱為二甘露門,若修離欲的梵行,當先制淫念,故觀不淨;若修禪定行,當先制散心,故用數息。所以受到普遍大量的發揮介紹,鼓勵修持。例如天臺智顗,大力闡揚的止觀法門,是從次第止觀而到圓頓止觀,故對於五停心觀,著墨也多。

中國禪宗雖然主張不落階梯,頓悟成佛,這對於初心學佛的人,能夠很快得力的,實在太少。所以自宋代後,多援用淨土行的持名念佛為初機的方法,然後教導參究「念佛是誰」的話題。

由中國傳至日本的禪宗,也是教參公案,或教端坐正念,一切善惡都莫思量。但亦多教人先修數息法門,以除散亂,然後教用參禪方法。我本人在國內外指導禪修,也以教授數息為入門方便。

中國天臺智顗禪師的《修習止觀坐禪法要》即說:修觀有二種,一者對治觀,即用五停心觀的不淨、慈心、界分別、數息的四項;二者正觀,即觀諸法無相,皆從因緣生,因緣無性,即是實相。然此五停心觀,能使行者,從有相觀進入無相觀,從有我的執著進入無我的解脫,乃是大小乘共通的禪修基礎。

若以我的看法,五停心觀雖然一向被認為是用來對治五種修行的問題,其實也有更積極的功能,那就是:

數息觀是從安定散亂心而進入如來禪的初門

不淨觀是從捨欲離淫而進入梵行乃至六根清淨位的初門

慈悲觀是從慈心不瞋恚而進入平等大慈悲之大菩薩行的初門

因緣觀是從明察生死來去的因果關係而進入大解脫慧的初門

界分別觀是從分析人生現象而進入無我、無相、無著之大般若海的初門

念佛觀是從觀像觀想的有相念佛而進入空、無相、無願(又云無作)之三解脫門的初門。若能作如此說明,五停心觀,豈不正是大乘佛法人人必修的功課?總括言之,五停心觀,便是以數息來安心,以觀不淨來淨心,以慈悲觀生慈悲心,以修因緣觀、界分別觀、念佛觀發起智慧心。縱觀整體的大小乘佛法,不就是以這幾大項目為中心嗎?不過初心學者,必得在賢師指導下修習五停心觀,方能安全可靠。

本文的初稿是今(一九九四)年年初,由蔡雅琴根據我十五年前的講課錄音帶整理成文,由於時間太久,若干部分已經失磁,加上我在授課之時未曾廣引禪觀的經論典籍,故除數息觀及不淨觀的兩節略予刪增之外,其餘各節全部由我廣集相關資料,重新寫了一遍。此文對我自己有用,對於關心禪觀修學的緇素四眾應該也有鼓勵及參考的作用。

2022年10月13日 星期四

功德寶山神咒


功德寶山神咒 :


南無佛陀耶 南無達摩耶 南無僧伽耶 唵 悉帝護嚕嚕

悉都嚕 只利波 吉利婆 悉達哩 布嚕哩 娑婆訶。



密咒圓因往生集》:「若人誦此咒一遍。如禮大佛名經四萬五千四百遍。又如轉大藏經六十萬五千四百遍。造罪過十刹土。入阿鼻大地獄。受罪劫盡更生。念此咒一遍。其罪皆得消滅不入地獄。命終決定往生西方世界。得見阿彌陀佛上品上生。」

1、此咒功德法益滅罪除障、威神力光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至誠虔誦一遍如禮大佛、名經四萬五千四百遍,又如轉大藏經六十萬五千四百遍,所造眾業應墮阿鼻地獄者,恆持此咒臨終亦可往生西方極樂淨土。 2、此咒精進常誦,能滅累世今生一切諸業、諸苦、諸災難,得一切豐足如意、吉祥康樂,可得無量功德福慧,速證菩提果。 3、日日恆持常誦,命終必生西方極樂淨土,得至高果位與智慧,永斷生死輪迴。 4、至誠虔誦六十萬遍或至百萬遍以上迴向累業,可除無始劫來一切業(罪)障,對一切亡靈動物靈虔誦一○八遍以上可助其超生西方極樂淨土,得不退轉。 【特別利益】: 1、安佛(神)像、佛堂時持此咒七遍以上可使邪魔不敢侵入。 2、各種法會開始前,可焚香禱告虔誦此咒七遍恭迎眾佛菩薩降臨。 3、法會做法事時,持此咒七遍以上可請眾神佛降臨護持法場,使法場佛光普照法會圓滿成功。 4、初學佛者虔持常誦此咒,無形中會有神佛護持,使其平安吉祥如意、康樂富足,並可除體內外靈,使邪魔不敢侵入;一生精進不退,命終必生西方極樂淨土,永斷生死直了成佛。 5、此咒可將所作善事轉化為功德,功德可消孽障,多行善事者,恆虔持此咒必有靈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rd-ZHmc_pQ



2022年9月28日 星期三

佛頂尊勝佛母心咒(轉自角落心香)

尊勝佛母是釋迦牟尼佛無上頂所化現的,為三面八臂相:正面及身是白色,微笑的佛母相,天心開佛眼,是無上智慧的本尊。右面黃色,是觀世音菩薩無量慈悲的示現。

左面藍色,是金剛手菩薩忿怒降伏的示現。尊勝佛母與觀世音菩薩、金剛手菩薩三者合一,具足無上智慧、慈悲、忿怒降伏的圓滿功德。因為是 如來無上頂的顯化,所以是無上尊貴的,稱為「佛頂尊勝佛母」。

因為尊勝佛母具足如來的無上頂智慧、慈悲和降伏的殊勝圓滿功德,為八十八伽沙俱胝(無量無數)百千萬諸佛共同讚嘆的、無上尊貴的佛母。尊勝佛母與長壽佛、白度母,是「長壽三尊」。由於尊勝佛母的大功德力,能賜給眾生福慧和長壽。能消除眾生千劫以來的無明業障重罪,降伏所有魔難,化解一切凶災橫禍。所以,功德遍滿十方,不可思議。 尊勝佛母心咒有兩種 1.心真言:嗡 阿彌達 笛(dei)加瓦底 娑哈 2.心咒/咒心:嗡 普隆 娑哈 嗡 阿彌達 阿優達笛(dei)娑哈
有人疑惑這兩個心真言、心咒,在常見的版本中沒有見過,但是看果濱居士搜尋和整理的資料,佛頂尊勝咒有很多個版本,比如〔大正藏版本、佛陀波利版、不空法師版有《心真言》。〕 〔在仁孝皇后夢授咒以及《瑜伽燄口》金陵本中,最後一句有目前常見的《咒心》。〕 ◎聽聞此咒之有情,永不墮惡趣。天神亦不墮畜生道。 ◎洗身、穿淨衣、受八戒,並持此咒一千遍。即使應命盡,亦能延長壽命,淨除無明障,消除疾病。 ◎在動物耳邊持咒,令聞者,最後一生為畜生。 ◎重病臨終前,聞此咒,消病障,不墮惡趣,往生淨土,不再胎生。 ◎持咒二十一遍,吹氣於芥菜子上,灑於重大惡業有情皮膚或骨頭上,有情立即脫離惡趣,轉生善道。 ◎將咒放於塔內,屋內,屋頂幡旗,或身上,觸影及風吹,皆除惡趣業。 ◎探病前先持誦二十一遍尊勝佛母心咒然後不斷看著病人的臉,能夠幫助病人消除無量病苦。 ◎每日晨起持誦二十一遍禮拜十方佛,雙手舉高至前額並向左右打開,凡事眼睛所及一切眾生皆能消無量惡業。 功德略說: 1、此陀羅尼能去除一切煩惱業障。 2、能破壞一切惡道眾生的種種苦迫。 3、能使眾生得到一切菩薩的同心覆護,在現生中不為疾病與諸苦惱事所障礙。 4、此咒能破一切地獄、閻魔王界、傍生之苦,能迴向善道。 5、若有命短,求長壽者;或有病苦,求除癒者,皆當以彼月十五日,洗浴清淨,著新潔衣。又當受持八戒齋法,然後誦此大陀羅尼滿足千遍,當獲安樂,增其壽命;所有病苦皆得除愈,諸惡業報,悉滅無餘。 6、持此咒者悉能除滅百千劫中一切罪業,所生之處常遇諸佛乃至獲得無上菩提,捨此身已,即得往生種種微妙諸佛剎土。 7、若人能須臾讀誦此陀羅尼者,此人所有一切地獄、畜生、閻羅王界、餓鬼之苦,破壞消滅,無有遺餘。 8、此咒不可思議有大神力,若復有人一經於耳,先世所造一切惡業悉皆消滅,當得清淨胜妙之身,隨所生佛土、諸天所生之處,憶持不忘。 9、誦此陀羅尼滿其千遍者,令短命眾生還得增壽,永離病苦,增壽除病,一切業障悉皆消滅。一切地獄諸苦亦得解脫,諸飛鳥畜生含靈之類,聞此陀羅尼一經於耳,盡此一身更不復受。 10、《淨除業障經》雲:「臨終時念此陀羅尼者即得往生諸佛國土,若有四生眾生一聞是陀羅尼者,現生一期更無他疾,諸苦惱事不復重受。」 11、誦此陀羅尼滿其千遍者,得身口意淨,身無苦痛,隨其福利,隨處安穩。 12、所生之處憶持不忘,若人命欲將終,須臾憶念此陀羅尼還得增壽。 13、若人憶念此陀羅尼者,一切如來恆常觀視,一切諸天善神隨逐守護。 14、若人憶念此陀羅尼者,為眾人所愛敬。 15、佛頂尊勝佛母及其經咒有大威德,能滅眾生一切重障罪苦,消諸災疾,所求如意。
(轉自角落心香: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QrIotZbdnA )
------------------------------------------------------------------------ 佛友若是對 佛頂尊勝陀羅尼 想要知道得更多 請看這個網址喔 http://blog.udn.com/hedy7103/41965017

2022年5月11日 星期三

心燈


地雅大嗡 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

地雅大嗡 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


 點燃一盞心燈照亮這世界

看那人間凈土在眼前
一顆心 一個真 一個人 一畝田
幸福的種子在一念間

閉上眼在雙手合十間
我感覺慈悲在蔓延
當淚水洗凈容顏
那是甘露的化現

閉上眼在雙手合十間
我感覺慈悲在蔓延

一個願無量善緣
菩提心永不褪變

一個願無量善緣
菩提心永不褪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SaUnTBVGDc


2022年4月18日 星期一

佛說盂蘭盆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大目犍連始得六通,欲度父母,報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觀視世間,見其亡母生餓鬼中,不見飲食皮骨連立。目連悲哀,即以鉢盛飯,往餉其母。母得鉢飯,便以左手障鉢,右手揣食,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連大呌,悲號涕泣,馳還白佛,具陳如此。

佛言:汝母罪根深結,非汝一人力所柰何。汝雖孝順聲動天地,天神地祇,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柰何。當須十方眾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脫。吾今當說,救濟之法,令一切難皆離憂苦。

佛告目連:十方眾僧,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時,當為七世父母,及現在父母,厄難中者,具飯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錠燭,牀敷臥具,盡世甘美,以著盆中,供養十方大德眾僧。當此之日,一切聖眾,或在山閒禪定,或得四道果,或在樹下經行,或六通自在,教化聲聞緣覺,或十地菩薩大人,權現比丘。在大眾中,皆同一心,受鉢和羅飯(自恣食),具清淨戒,聖眾之道,其德汪洋。

其有供養,此等自恣僧者,現在父母六親眷屬,得出三塗之苦,應時解脫,衣食自然。若父母現在者,福樂百年,若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華光。

時佛勅十方眾僧,皆先為施主家呪願,願七世父母行禪定意,然後受食。初受食時,先安在佛前,塔寺中佛前,眾僧呪願竟,便自受食。時目連比丘,及大菩薩眾,皆大歡喜。目連悲啼泣聲,釋然除滅。時目連母,即於是日,得脫一劫餓鬼之苦。

目連復白佛言:「弟子所生母,得蒙三寶,功德之力,眾僧威神之力故。若未來世一切佛弟子,亦應奉盂蘭盆,救度現在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可為爾不?」

佛言:「大善快問,我正欲說,汝今復問。善男子!若比丘、比丘尼,國王太子,大臣宰相,三公百官,萬民庶人,行慈孝者,皆應先為,所生現在父母,過去七世父母,於七月十五日,佛歡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飯食,安盂蘭盆中,施十方自恣僧。願使現在父母,壽命百年,無病無一切苦惱之患。乃至七世父母,離餓鬼苦,生人天中,福樂無極。是佛弟子脩孝順者,應念念中常憶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憶所生父母,為作盂蘭盆施佛及僧,以報父母長養慈愛之恩。若一切佛弟子,應當奉持是法。」

時目連比丘,四輩弟子,歡喜奉行。


《佛說盂蘭盆經》


 


No. 375-B

報父母恩呪 (世間有生無不從父母而得,能誦此呪及能慎終追遠,恩無不報)


南無  蜜栗多 哆婆曳 娑訶


namo  m4ta     tv2ye     sv2h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7gW-JF3IXI

 


【七月十五日盂蘭盆念誦式】

出家之士,清規具載,在俗高賢當依此式,正月必須入於塔寺中,大會脩設,凡孝順男女,欲報生身父母,必預七月初一日為始,每日晨朝然香奉供,務在精專,脩小彌陀懺,或禮三十五佛,代為存亡父母懺罪,至速往無量光佛剎,白云,

我等同孝志,修行淨土因,報答二親恩,懺除三障罪,存者獲福壽,亡者得超昇,盡法界冤親,同生安養國,

舉盂蘭盆經畢,念阿彌陀佛真金色(云云),緊念阿彌陀佛百聲,觀音勢至清淨海眾各十聲畢,迴向云。

以此修行眾善根,報答父母劬勞德,存者福樂壽無窮,亡者離苦生安養,四恩三有諸含識,三塗八難苦眾生,俱蒙悔過洗瑕疵,盡出輪迴生淨土。

至晚禮三十五佛了,白云:我等同孝志(云云),畢,念彌陀經,念往生呪畢,舉阿彌陀佛真金色(云云),念阿彌陀佛百聲,千聲,并菩薩聖號。

發願云:願所生父母,或今存在,或已終亡,隨其所居,逐彼生處,惟願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光明照燭,願力攝持,三障銷除,五根成立,發菩提願,修淨土因,存者得滿報齡,終歸寶剎,亡者即捐諸趣,便托蓮胎,覩妙相明心,聽玄談入位,現前授記,塵剎分身,廣度有情,同登妙土,伏願,我等孝順之心,深入至道之法,無遺當來諸佛貪中,同作應生眷屬,二嚴等備,三覺俱圓,法性有邊,願心無極,盡入如來願性海中。

轉身對立,施生並如常式。

或午後有暇,念《盂蘭盆經》,或念《阿彌陀經》畢,念阿彌陀佛百聲,或千聲,觀音勢至,清淨海眾各十聲。

迴向云:以此修行眾善根,(云云)。或再暇念金剛經,或彌陀經 普門品 圓通品 楞嚴等呪。


盂蘭盆齋念誦式(終) 

2022年3月26日 星期六

道證法師:【汝一心正念直來,我能護汝】

 道證法師:【汝一心正念直來,我能護汝。】的法義。


學佛人總怕自己的瞋火說來就來,火燒功德林;學佛人總怕自己的貪執想放不能放,到了臨終,貪瞋現前,直墮惡道。

  

善導大師在《觀經疏》的二河白道喻中,一語道出阿彌陀佛對我們的深切召喚與加持護祐,令人感動,也令人安心:「汝一心正念直來,我能護汝;眾不畏墮於水火之難。」

  

一心正念是什麼呢?

就是一心專念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在彼岸,慈愛的召喚我們,要我們一心專念佛名就好了,別左顧右盼的遲疑、別畏懼貪瞋煩惱,因為阿彌陀佛保證會護持念佛往生人安全的到達彼岸。

  

念佛人總怕臨終業障現前,妨礙往生。善導大師在《觀經疏》的三緣中解除了我們這樣的擔憂:「眾生稱念,即除多劫罪; 命欲終時,佛與聖眾,自來迎接; 諸邪業繫,無能礙者,故名增上緣。」


我們現在念佛,業障日日消除;到了臨終,佛與聖眾浩浩蕩蕩,自然、自動來迎接,念佛人擔心的種種外邪內繫都退去、障礙不了念佛人的往生行。

  

為什麼念佛人臨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自然來迎接、自動來迎接呢?因為我們現在一發起願生心、一開始念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現在就知道我們想要往生了,不是我們臨終時還要苦苦哀求他老人家他才會聽到。這就是阿彌陀佛誓願為念佛人加持的增上緣。

  

念佛求願往生是平生的事,

彌陀現前接引是臨終的事。

  

念佛是我們往生的因,

彌陀現前接引是我們念佛的果。

  

只要願生西方,只要念佛,

現在已經決定往生了。

  

預知時至,自在往生,

還有什麼福報比這更大的?


南無阿彌陀佛!

2022年3月22日 星期二

點燈祈願文

稀有光明此燈燭,供獻賢劫千佛等, 無餘廣大十方境,師尊空行護法眾。 壇城聖眾盡奉獻,父母為首有情眾, 此生以及各所生,皆能親見佛淨土。 願與彌陀合為一,三寶三根眾諦力, 吾等如此所發願,祈請加被速得成。

德雅他 班雜支雅 阿哇波達 那耶梭哈(三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_1jeGYz0-w


真莊嚴 南無阿彌陀佛




2022年2月25日 星期五

忙人最簡單的念佛早晚課 李炳南老居士

一、最簡單的早晚兩個課程

(一)南無大慈大悲本師釋迦牟尼佛。(一稱一拜或只合掌)

(二)南無大慈大悲阿彌陀佛。(如前拜稱)

(三)南無阿彌陀佛。(不必禮拜。但恭敬念去。跪念。坐念。立念。皆可。至少百聲。千聲。萬聲。以個人功夫忙閑而定。只宜由少增多。不宜由多退少。)

(四)南無觀世音菩薩。(一稱一拜)

(五)南無大勢至菩薩。(一稱一拜。觀音勢至。為彌陀左右脅士。統稱西方三聖。念完了佛。理當要拜的。)

(六)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一稱一拜。極樂世界有很多的菩薩。將來皆是我的師友。也應當要拜的。)

(七)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這是迴向文。也就是說明我念佛的願力。願是必要發的。)

(八)禮拜而退

(附註)以上功課,每天早晚兩次行之。洗手漱口,在佛像前焚香頂禮。如無佛像,或所住之處,不甚方便,不焚香頂禮亦可。但面向西方,心存恭敬,功德也是一樣。再者,凡括弧以內之小字不念。

二、念十口氣的方法

盡一口氣,念‘南無阿彌陀佛’三五聲,或六七聲,共念十口氣,仍念迴向文一遍,一拜而退。

(附註)這是為了很忙的人,想的一個法子,費時不過五分鐘。最要緊就是天天一早一晚去作,萬不可間斷,有佛像對著佛像去作,沒佛像就面向西方去作。

以上兩個念佛式子,皆是為忙人訂的。若有閑功夫,可在第一個式子第二項以後,念阿彌陀經一卷,往生咒三遍,讚佛偈一遍,(課誦本內全有記載)那是更好。這是最簡單、最合實際、決定成功的佛法。

三、念佛法要

念佛的時候,要把心中一切的事,都要放下,不可胡思亂想。單把六字洪名,從心裡生起來,從口裡念出來,再從耳裡聽進去,印入心中。必須想清楚、念清楚、聽清楚,這樣才能得到感應。

2022年2月15日 星期二

作明佛母心咒(咕嚕咕咧佛母心咒)殊勝功德

 

 

以作明佛母心咒鉤招善緣,驅除惡業

(此咒和阿彌陀佛有深因緣,念佛行者可為助行,圓滿菩提) 


  《佛說大悲空智金剛大教王儀軌經》中說此為速疾成就信愛之法,屬西方蓮花空行所成就,也就是阿彌陀佛蓮華部的法門,乃以蓮花鉤,鉤出眾生自性中的慈愛、懷柔、及一切蓮華空行的體性,而盡攝法界眾生圓滿成佛之法。因此,此法也與無量壽如來有密切的因緣。


作明佛母修行儀最殊勝之處在於:

世間法部:具有祈請空行母護法進行鉤招善緣及驅除惡業之功能

出世間法部:具有身可得不死長壽,命終可隨意遊行空行國度之功能

 

佛母表像:

      作明佛母為藏傳佛教中賜予權威及懷法的本尊,其貌如十六妙齡美女,全身紅色為懷愛法,代表懾服人心;怒容表調伏四魔;其一面表法性一味;三目象徵通達三世;四臂表四種成就(息災、增財、懾服人心和誅殺惡魔)或四無量心(慈、悲、喜、舍);花箭、鉤和絹索代表自然控制一切的力量以及能懾服三界人天的威力。作明佛母功德遍攝三界,自在任運,所作皆能成就得名。故又稱"三界自在空行母"。其功德甚深廣大,實在是無以比量。

 

作明佛母修法略軌

丹真絨布上師傳授

    觀想與上師無別之作明佛母如彩虹般安住自前虛空之中,心想:為利益無量無邊之眾生,上師及諸佛菩薩如何皈依、發菩提心我即如何皈依、發菩提心,念誦:

皈依發心(三遍)

諸佛正法賢聖三寶尊  從今直至菩提永皈依

我以所修施等諸資糧  為利有情故願大覺成

四無量心(三遍)

願諸眾生永具安樂及安樂因

願諸眾生永離眾苦及眾苦因

願諸眾生永具無苦之樂、我心怡悅

願諸眾生遠離貪嗔之心、住平等舍

觀想

 

   觀想上師作明佛母心間日輪上有紅色“舍”字,周圍有紅色心咒“嗡古汝古列舍梭哈”環繞,放射如紅寶石般晃耀光芒,紅光上照自己頂前虛空,遣除自己及六道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成就佛果之一切障礙違緣;紅光下照清淨自己及六道眾生所有的病魔罪業,堵塞下墮三惡道之門;紅光照射自己,獲得上師作明佛母之一切加持。觀想上師作明佛母心間紅色“舍”字放出另一“舍”字融入自己眉間,同時念誦:“嘎繞思德嗡 ,獲佛母身加持成就; 紅色“舍”字放出另一“舍”字融入自己喉間,同時念誦:“繞嘎思德阿” ,獲佛母語加持成就;紅色“舍”字放出另一“舍”字融入自己心間,同時念誦:“資達思德吽 ,獲佛母意加持成就。觀想上師作明佛母化為紅色光明由自頂門融入,自己剎那變為與上師無二無別之作明佛母。

誦咒

念誦心咒:嗡古汝古列舍梭哈,同時觀想咒聲隆隆遍滿三界,紅色光明遍佈輪涅,鉤攝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之慈悲、智慧、力量等一切悉地化為紅光融入自身,天、龍、人三界壽命、財富、福德等一切有寂精華化為紅光融入自身。如是念誦百千萬億遍。

 

嗡古汝古列舍梭哈

結行

觀想作明佛母化為紅光融入庸凡自身之心間,放鬆安住。妄念起時,於剎那間自成作明佛母,心想諸佛菩薩如何迴向我即如何迴向,念誦迴向文:

我今速以此善根  成就作明佛母尊

令諸眾生無一餘  悉皆安置於此地

最後亦可念誦其他迴向文、吉祥偈。

此殊勝之作明佛母修法略軌,由色登寺丹真絨布上師傳授,上師開許只要具足信心,沒有灌頂、傳承亦可修習,日後能求得灌頂傳承更好。

注:咒音以上師念誦之錄音為準。

作明佛母壇城:

(壇城聖眾:阿彌陀佛、金剛手菩薩、觀音菩薩;釋迦牟尼佛、文殊菩薩。中間為作明佛母)

【殊勝功德利益】

    作明佛母為藏傳佛教中賜予權威及懷法的本尊,其貌如十六妙齡美女,全身紅色為懷愛法,代表懾服人心;怒容表調伏四魔;其一面表法性一味;三目象徵通達三世;四臂表四種成就(息災、增財、懾服人心和誅殺惡魔)或四無量心(慈、悲、喜、舍);花箭、鉤和絹索代表自然控制一切的力量以及能懾服三界人天的威力。 

    作明佛母功德遍攝三界,自在任運,所作皆能成就得名。故又稱“三界自在空行母”。其功德甚深廣大,實在是無以比量。 

    如法修持可以得到殊勝的加持: 

  1)於世間法方面:可增長無量福報功德財富,增長人緣、權勢,受部屬、親友愛戴,能圓滿生活各種世間之事業。舉凡諸般世俗男女婚嫁、求有情人成眷屬、人緣佳、聰慧、貌美等,皆能如願。尤其能調和婚姻生活、親子關係、對愛情事業都有很大助益,更對於公司主管及企業主在工作職場上及領導部屬方面,有強大助力,所以很適合居士修持。 

  2)於出世間法方面:身可得不死長壽,語可得真實妙音,意可得空樂俱生智;迅速圓滿福慧二資糧,學佛修行順遂,可迅速懷柔六道眾生,令一切眾生歡喜愛戴。更能去除一切無明、妄想、執著,利益解脫輪回,諸多功德利益不可勝數。凡一切有情皆能感受此佛母之大悲種性。 

    全知無垢光尊者開示:“應集中精力修積善法資糧、觀修一些空行法門。因為空行是我們所修三根本之一,也是我們不可缺少的依修法,修行人若能念修諸如作明佛母或金剛亥母的儀軌、心咒,則於遣除違緣與獲得加持、悉地方面都能顯現不可思議的力量。”(《竅訣寶藏論釋》) 

    法王如意寶等大德開示:“虔誠祈禱作明佛母、如法持誦其心咒,對於清淨戒律有特別殊勝的加持,亦是對治貪心的殊勝竅訣。”


修持作明佛母心咒殊勝加持

  有一仁波切曾這樣說過:「在西藏咕嚕咕咧佛母法之廣大靈感,就如同你們漢地修准提佛母法一樣的廣大靈感....

  面孔含笑帶怒,含笑是攝召眾生,具有圓滿情愛與增進人緣的大威神力。帶怒是降伏諸魔,具足大權威勢。息災、增益、敬愛、降伏,無不成辦。四臂各執優婆曇花所製成的弓、箭、鉤、索,用來射眾生的心、鉤召眾生,令其心花怒放,讓有情人終成眷屬。其誓願是解決眾生情愛的煩惱,再令眾生由情愛中了悟自性的清淨。

  持誦咕嚕咕咧佛母心咒滿六十萬遍,能得美滿婚姻,家庭和合,得大權威勢,受部屬親友愛戴,能除病息災,眾人敬愛,得大福報,降伏怨敵。

  如法修持可以得到殊勝的加持:

  1)於世間法方面:可增長無量福報功德財富,增長人緣、權勢,受部屬、親友愛戴,能圓滿生活各種世間之事業。舉凡諸般世俗男女婚嫁、求有情人成眷屬、人緣佳、聰慧、貌美等,皆能如願。尤其能調合婚姻生活、親子生活、對愛情事業都有很大助益,更對於公司主管及企業主在工作職場上及領導部屬上,有強大助力,故咕嚕咕咧佛母法很適合居士修持。

  2)於出世間法方面:身可得不死長壽,語可得真實妙音,意可得空樂俱生智;迅速圓滿福慧二資糧,學佛修行順遂,可迅速懷柔六道眾生,令一切眾生歡喜愛戴。更能去除一切無明、妄想、執著,利益解脫輪迴,諸多功德利益不可勝數。凡一切有情皆能感受此佛母之大悲種性。

  如以虔誠心修持,帶給一切眾生歡喜、人緣佳、諸般事業易成,具足權威勢,受部屬、親友愛載,聰慧、世間諸法的學習迅速,可得天人福報。於佛法的聞思修、念經、念咒、打座等因心不自在而放逸、不專心等過失能漸消而專注,不自在的心能轉化、惡念轉為善念,這是外在的功德。

  內在的功德為增長智慧、福德,一生親見作明佛母,獲得共通的八成就等。

     

  若以虔誠心修持將獲得 :

  1 . 真實語妙音成就

  2. 空樂俱生智成就

  3. 自在攝三界成就

  4. 成辦四事業成就

  5. 得生天界成就

  6. 破黑暗蔽障成明性

  7. 斷一切妄想分別執著

  8. 迅速圓滿福慧二資糧

  9. 增上無漏大樂智慧

  10. 並可勾召含識之心

  11.上蒙垂愛下得崇敬

  12.得一切諸佛菩薩聲聞緣覺聖眾之加持

  13.得一切帝釋梵天自在天之威權,福德,財富之加持

  14.一切世間及出世間智

  15.不死之身長壽成就

  咕嚕咕咧佛母以先獲得共通成就後,在獲得不共通成就,不共通成就自然而來。

  此本尊火供法速解財務障礙及事業不順之貧窮業種,並得福祿壽喜直至成佛,一切富裕不虞匱乏,不須求財財自來,無憂無惱成為眾生中之大財祿,並能利益法界眾生脫離貧困之惱害,財源、法喜、人緣盡佳。

  咕嚕咕咧佛母以地氣的誓願,讓所有人得到財富。

  咕嚕咕咧佛母以水氣的誓願,來息災治病。

  咕嚕咕咧佛母以火氣的誓願,來幫助眾生敬愛圓滿。

  咕嚕咕咧佛母以風氣的誓願。降伏怨敵。

  藏傳佛教中改善「愛情與事業」最大效益之咕嚕咕咧佛母密法,咕嚕咕咧佛母是藏密的息、增、懷、誅中以最大的「懷愛」為其度眾之本願。

  本尊是出生一切諸佛之佛母,為利一切眾生而現蓮花空行母之形相,佛母具足無量行願如觀世音菩薩般地慈怙有情,關懷攝受眾生的悲願,任何眾生向他祈求皆能滿一切善願,特別對於今生之人、財、食等三感果迅速,而能於一切受用的願望得如雨降般的成就。

  誠敬供奉佛母佛像、法寶瓶殊勝功德:供奉佛像及寶瓶處所,如同天人的受用自然聚集,闔家親眷和樂吉祥、長壽無病、人緣增上廣受愛戴、貌美端莊、氣質清雅、聰穎多智、福慧具足、事業興旺成就、資財所需不虞匱乏,一切障礙息滅、惡咒邪符不得加害,鬼神欽服、諸佛護念,世出世法吉祥圓滿富饒興盛。

  此法的功德乃是將「內」情眾生衰損的運氣,重新恢復並增強起來,並將「外」器世間的精華接收融入自身,讓壽命、福報、財富廣大增長,迅速圓滿二資糧,增上大樂智慧。若以菩提心精進修持此法,則在暫時上能夠獲得受用豐足、左右逢源、人緣增上等利益,究竟上能夠淨除道障違緣、增上順緣,而獲得究竟清涼解脫。

  功德利益:

  三世一切佛的增長,都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顯現出來的。波羅心經法界顯現,觀察智慧空行持明懷母,外顯諸佛菩薩的佛母,往內顯現綠度母的化身。而密顯現的是金剛瑜珈母,現相的是南方持明懷母,外顯共與不共成就。修持一切懷的業,最重要的也是持明懷母,亦即咕汝咕列佛母。

  蓮花語佛的寂靜尊與憤怒尊的一切特點,亦是持明佛母。修持持明佛母,則天人、非人與人,還有一切食品、財物都可以勾招、制伏。在智慧得以開啟後,對於他人的陷害也將可以克服、抑制,並且讓一切事業圓滿、延長壽命、增加福報與運氣、心想事成。

  修持持明佛母,也可以讓修行中的人獲得很大的進步。不但能清淨氣、脈、明點,並且可以幫助自己得到不共成就的修持,有不可思議的功德!!